前晚,苏州市保利大剧院4周年庆典活动举行。□记者 张健 摄
苏州保利大剧院扩大优质文化供给,以高品质服务提升市民幸福感——
助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苏报记者 姜锋
1月16日晚,由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领衔演唱的《歌唱诗与远方》音乐会在苏州保利大剧院精彩上演,拉开了苏州保利大剧院4周年庆典暨新春演出季的大幕。
4年来,苏州保利大剧院持续引进高品质演出项目,助力苏州夜经济繁荣发展,同时依托保利院线资源不断将苏州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送往全国,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苏州保利大剧院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完成演出活动228场,线上观看演出人数突破1500万,以高品质艺术服务助推苏州文旅消费升级。
好戏连台
持续引进高品质演出落地苏州
时间回到2020年8月2日,历时140天的第二届吴中·保利运河戏剧节正式开幕。戏剧节秉承“助力夜经济品牌打造,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运营理念,引进14台重点剧目,举办23场精彩演出,举行29场戏剧普及公益活动,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
戏剧节期间,国家话剧院《四世同堂》、国家京剧院《龙凤呈祥》、常州市滑稽剧团《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杨丽萍舞蹈作品《春之祭》、辽宁芭蕾舞团《花木兰》等多部“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轮番上演。于魁智、李胜素、尤勇、邢佳栋、俞玖林、沈丰英等名家名角频频出现在剧院舞台上,以戏剧之美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添彩,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将艺术融入城市,让文化走进生活。苏州保利大剧院通过戏剧体验工坊的形式,邀请观众体验演员训练等各种有趣的活动,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如以悬疑舞台剧《回廊亭杀人事件》为创意点,剧院既邀请了主创团队讲述创排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又策划了实景剧场杀《月圆花好》活动,由演员来演绎故事,由玩家来推理案情。活动在舞台艺术与剧场空间之间不断转换,提高参与者的体验感与真实感,创新剧场演出新模式。
深耕细作
不断推进艺术教育与普及工作
4年来,苏州保利大剧院始终坚持推进艺术教育与艺术普及工作。去年8月,在苏州市委宣传部、吴中区委宣传部指导下,苏州保利大剧院同“戴你唱歌”平台合作打造首届“殷秀梅、戴玉强歌剧表演进修班”,推动中国歌剧艺术普及与专业水平的提高,为歌剧艺术的推广搭建更宽阔平台。
演修班由殷秀梅、戴玉强作为梦想导师,集合近年来中国音乐金钟奖、青歌赛及国际声乐比赛获奖选手组成教学团队,通过声乐技巧课、语言及音乐指导课、形体指导课、歌剧排练课、舞台实践等,对从全国海选的40名正式学员、60名旁听学员提供专业、规范化艺术指导,为中国歌剧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活动期间,导师与学员、教学与演出、课堂与剧场、剧场与景区、线上与线下,多场景多模式推广普及高雅艺术,引领歌剧艺术全方位浸入苏州市民生活。
苏州保利大剧院还积极响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号召,大力推进未成年人人文艺术实践体验活动。2020年,保利人文艺术实践基地共举办“家在苏州·e路成长”公益活动27场,接待未成年人5000余人次,让未成年人在寓教于乐中感知艺术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艺术素养。
此外,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的指导下,苏州保利大剧院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多部优秀国内外艺术作品走进苏州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苏苑实验小学、吴中实验小学、宝带实验小学等全市大中小学校园,惠及师生万余人。
共建共享
积极助力“江南文化”走出去
苏州是与保利院线合作最紧密、交流最频繁的城市之一,多年来,苏州保利大剧院依托保利院线资源,不断将苏州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送往全国,积极助力“江南文化”走出去。
去年,应保利院线邀请,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旗下苏州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踏上了前往长沙、沈阳等地的旅程,这是苏州交响乐团成立4年来首次在全国巡演;来自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艺术家们,在南宁、福州、厦门、常州、深圳等地演出了20场青春版《牡丹亭》;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苏州市滑稽剧团、苏州市锡剧团等也相继在保利剧院举办各类演出数十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保利院线与苏州市级文艺院团达成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去年与苏州市歌舞剧院联合出品大运河题材舞剧《河》,深化探索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用“软实力”为苏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硬支撑”,形成推动苏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文化自信之路发挥示范和标杆作用。
苏州保利大剧院总经理王鹏飞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的起点,苏州保利大剧院初心不改,将陆续推出“礼赞吴中建区20周年”文化艺术展演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系列展演、第二届“殷秀梅、戴玉强歌剧演修班”、第三届“吴中·保利运河戏剧节”等5大品牌系列演出季,以全新艺术理念、多元化艺术作品,深入挖掘吴文化、大运河文化,助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